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学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如,压抑情绪比较严重、人际交往障碍、就业压力增大、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矛盾冲突、对挫折缺乏承受能力等等,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但直接地困扰着青年学生自身,而且严重地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落到实处,学生管理工作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互配合。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透析、对策
从目前传媒报道和我们从事学生管理实践来看,高职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多发群体。据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的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进行的跟踪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过分依赖、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这类现象在高职学生中更为显著。心理问题的存在成为其违犯校规校纪和厌学、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但直接地困扰着青年学生自身,而且严重地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表现
⒈压抑情绪比较严重
一些学生是带着矛盾的心态进入高职学院的。在高考竞争中,他们是落伍者,上高职学院吧,这类学校被社会的认同程度低,不上吧,又担心再复读一年,仍然考不上本科,岂不更糟糕吗?有的同学自己不想来上,是在父母的百般劝说下前来上学。于是,他们在那些上了本科的同学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投不起头、直不起腰。自然导致了他们一种自卑、压抑的心理,对学习、生活缺乏信心和勇气,对人生缺乏积极性和热情。在我们的管理实践亲身感受到,这类学生自卑感孤僻怯懦者有之,随波逐流者有之,由于长期的压抑,有相当多的学生转化为好争好斗、脾气暴躁、动辄发怒、容易冲动,即使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寻求各种借口挑衅闹事。压抑情绪在一些弱势群体中表现尤为显著。长时间的压抑会使这部分学生的精神活动降低并产生生理症状,如思维不活跃、目光呆滞、头痛、恶心、失眠等等。导致学习和体育成绩下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学业的完成。
⒉人际交往障碍
今天的学生大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生,特殊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使他们缺乏与人交往的环境,和社会隔离程度比较严重,因而形成了较为内向的性格,加之,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更增加了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难度。于是,有相当多的学生孤僻,心理敏感,不善交往,时常感到孤立、无助、郁闷、灰暗、自我心理压力大、生活态度不乐观、精神世界空虚。出现了“踏着铃声进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倾诉衷肠”的现象。我们学院有一名已经毕业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自卑心理的他,又处在一个人际交往较为冷漠的宿舍里,同学让他打扫宿舍卫生,他认为大家在欺负一个从农村来的学生,有时因小事发生争吵,他觉得同学是存心害他,平时同学说句玩笑话,他听起来刺耳,认为是指桑骂槐。参加工作后,对人际交往有一种惊恐感,无法与周围同事进行正常的合作、沟通,严重地影响着他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
⒊就业压力增大
现代社会中,高职学生面临的挑战很多,心理上存在着多方面的压力源,诸如社会责任的压力、生活节奏加快的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社会竞争的压力、父母期望的压力、价值多元化带来的压力等等。其中,就业压力是最直接的,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压力。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在“你的心理负担来自于”一题,选择“将来就业困难”的535人,占61%,成为我院学生的第一心理负担。由于社会的复杂原因,高职学生在就业时出现了相对困难的局面,引起一部分同学的心理恐慌和心理困惑。一方面,他们急于参加工作,饥不择食,只要是一个岗位就行,对学院提出的先完成学业,后就业的思路表示不理解。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对就业抱消极悲观态度,听天由命,等待命运之神随意安排,流露出生存意志的极度消沉。笔者在与学生座谈时,有一名来自农村的女同学,她说,她每次回家后,父母都要问她找工作的情况,甚至还说,念了十几年书,连一个工作都没有,这算怎么回事。这位同学在座谈中始终只说一句话,我要工作,我要工作,其余的时间就是一个人坐在那里,眼睛发呆,可见,就业压力已经使学生产生了心理矛盾、心理障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等。
⒋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的矛盾冲突
处在青春期的高职学生性生理已经成熟,有了性的欲望与冲动,但性心理还不成熟,不能深刻理解恋爱的意义,还不能作出有效的选择。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尚未成熟之间的矛盾、以及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往往成为学生性心理上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对性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性价值观模糊,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感到困惑、不适应,对性欲,性冲动存在不安,压抑感等等。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的恋爱阅历要比本科生丰富,很多学生正是因为在中学阶段有恋爱行为而影响了学业。他们明明知道自己处理不好恋爱与事业的关系,但是抵挡不住人的自然本性的诱惑。加之,一些人远离父母,远离家庭,孤独寂寞的心情只能到异性那里得到慰籍。这样,因恋爱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表现为冷漠、沮丧、烦躁、逃避或攻击等行为,特别是不能正确对待失恋问题,比较容易诱发为严重的精神疾病,甚至产生悲剧性后果。
⒌对挫折缺乏承受能力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在家长和教师的呵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遇到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正确地对待挫折的经验,因而一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对挫折的耐受力比较差,严重的会形成心理障碍。个人抱负脱离实际,对成功的心理期望过高是高职学生对挫折缺乏承受能力的重要原因。青年人充满激情是好的品质,但有的人只从个人的主观想象和心理期望出发,脱离实际,对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估计不足,只有成功的准备,没想到失败的可能性,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一旦出现挫折,便感到突然、难以承受,转向失望自卑、心灰意冷、萎靡不振。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出现这类现象的班团干部居多。在老师布置工作任务后,因为没有及时、准确、完整地完成,便抱怨老师,抱怨同学,进而怀疑老师,怀疑同学不理解自己,与自己作对,进而怀疑自己的自信心和工作能力,严重的逐渐形成压抑感和紧张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竞争,是造成高职学生对挫折缺乏承受能力的又一原因。当今的学校,处处充满了竞争,在选举学生会干部、班团干部、选三好学生、学习成绩的排列、评奖学金、助学金等,都具有竞争的性质。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竞争,产生失落感,另一方面,对获胜的同学产生嫉妒,双重心理相互交织,导致自卑和焦虑,长时间走不出困惑的误区,造成心理矛盾、心理障碍、严重者造成精神失常。
二、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落到实处。
⑴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由班主任、辅导员等组成初级保健网,由系学生工作科组成系级保健网,由学院成立平行于学生工作处的院级学生心理服务中心。三级网络的建立,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的组织保障。
⑵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开设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分析等,利用校报、广播、板报、橱窗等途径和手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自觉进行心理保健的意识。
⑶开辟网络心理知识学习园地。心理健康教育部分地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题,网上的心理教育具有保密性、隐藏性、平等性等特点,可以消除来访者在面对面咨询时产生的各种顾虑。在网上可以普及心理学、生理学的知识,介绍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心理影片,宣传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⑷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主要有:个人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身体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特长等等。家庭的基本信息:家庭成员结构、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家庭的主要教育者是谁、家庭实施教育的方式是什么等等,生理信息:本人是否患过各种疾病和家族成员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等,开展心理调查和心理测试、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记录在档案里,通过建立心理档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及时发现一些有倾向性的问题苗头,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奠定良好基础。
⑸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院的每一位心理工作人员,不但要以宽广的胸怀静听学生倾吐烦恼,诉说衷肠,宣泄郁闷,还要以平等的姿态,慈母般的爱心给学生行为上的科学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以获得心理平衡,通过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走出妄自菲薄、压抑、焦虑、自卑等狭小的个体天地。
⑹建设一支能够做好心理健康工作的学生队伍。在每个班抽取十名性格活泼开朗、热心助人、心胸博大、工作能力强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加以专业性的培训,动员他们与那些自卑感强烈、自信心不足、承受挫折能力弱的同学结对子、交朋友,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同学走出生活的误区。
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互配合。
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学生完善的道德品质,核心是个人人生观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核心是个人成长问题,而良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体现在一个具体的学生身上,它们往往又是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殊途同归,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个性的发展。德育工作的实践也表明,一些学生在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与其心理特点交织在一起,相伴随着表现出来。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有许多具体的心理冲突与困惑,这些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思想或道德品质问题,如,厌学问题,青春期的性困惑问题等,其实这些都是与心理健康有关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也表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不仅涉及到学习、生活方面,还往往涉及到思想、道德以及人生价值中出现的许多困惑,有些还交叉在一起,分不清是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如消极的学习态度问题,心理行为障碍与有意识破坏纪律问题,性格变态与道德意识不健康问题等等。实际上,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某些思想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来解决,而某些心理障碍也可以通过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得以排除。心理健康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在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一些成功的德育工作常常也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在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下,可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⒊学生管理工作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平台。
学生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学生管理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校风,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教室、餐厅、宿舍、校园卫生环境,带动一个健康、活泼、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为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提供重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学生管理应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轻松愉快,使绝大多数人能够参与并得到鼓励的活动,在各种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通过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