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常识

作者:时间:2007-05-29点击数:

心理素质

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品质、性格个性、情感情绪、能力倾向、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等。  

健康标准

(1)生理:先天的;  

(2)心理:先天及后天的教育,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发展状态;  

(3)社会适应:社会发展,主观、客观的一致适应;  

(4)道德:做人,做好人的标准。心理健康是作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时的一种状态,受到自身和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是一种动态的表现,但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表现形式华丽在实际生活中。  

心理表现分层:

心理需要:多数人多数时间人人都有心理需要。  

心理问题:部分人因一件事、一个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困扰。  

心理障碍:少部分人困某问题间断地影响正常状态。  

心理疾病:极少数人因某问题造成长时间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交往与身体的状态。  

心理服务:

心理治疗:医院中的心理医生有处方权。  

心理咨询:社会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如“青春热线”等。  

心理辅导: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受过心理培训的工作人员。  

心理教育:每个教师都可以做,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青少年学生的标准:

(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与社会协调一致;(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阶段。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亲子关系与亲子冲突;家庭教育与逆反心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压力;社会责任与个人发展;人际交往与个人特点;社会发展与自我能力;集体规范与个人习惯;消极情绪与危险行为;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矛盾。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对现实的良好适应;了解自己,有比较明确的自我意识;善于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情绪乐观、自尊、自制;统一协调的行为;乐于学习与工作。  

“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二年不学习,同行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  

 

 

版权所有: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  电话:029-33732500 33732444 33732000  Copyright @2014,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ICP备060070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