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养成教育刍议

作者:时间:2007-05-10点击数:

摘要: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大学生养成教育遵循行已有耻,严于律己,优化人文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重塑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认知做事,励志敦行,深入持久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 养成教育

大学是知识荟萃之地,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作为一种力量在改变着个人的命运,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正改变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及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对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趋于形成时期,易受外界各种思潮、观念的冲击,由此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1、社会转型时期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比如:某些人在谋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私欲恶性膨胀,重实惠,轻道德,有些行为超越了社会规范允许的合理限度;有些人拜金主义盛行,为了谋取钱财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犯罪;伪劣假冒商品屡禁不绝,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腐败堕落、醉生梦死、以追求享乐为生活的唯一目的。绝迹几十年的社会丑恶现象在某些地方死灰复燃,且有蔓延之势。商品经济交换关系及规则已越出经济领域而侵入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卫生、教育等领域。这类现象产生,有些人归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此,我们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要让青年学生懂得这是一种误解,决不代表社会主流。因此,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用社会主义的行为道德规范教育和约束青年学生,是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  

2、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在当前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某些西方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缺失等问题。  

3、从生活细节看道德养成  

如今,家庭、学校、社会常常会不自觉的强调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而把道德养成教育放在次要位置。且不说公共汽车上坐在座位上的青年人对身旁的白发老人视而不见,也不说穿着时髦的小姐嘴里却飞出污秽不堪的词语。就是在大学校园这个文明的殿堂,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也时有所闻。不少学生进教室不用手推门而是以脚代手。尽管还算不上踢,但手脚的功能显然倒置了。迟到了不喊报告,甚至连对老师点一下头表示抱歉的意思都没有,在全班同学的目视之下,左顾右盼的找着位子。图书馆的报纸、杂志、书籍,时不时还会被人开天窗。公共场合的卫生需要每个人去保持,角落里明明摆着垃圾箱,一些人偏偏要把擦完桌子的纸顺手丢在地上,喝完水的塑料瓶,吃完零食的包装袋堂而皇之的留在桌上,以至上课了,黑板还无人擦。安静应该是图书馆的特色,但五花八门的手机铃声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更有甚者边阅读边畅谈,根本就无视他人的存在。夏季到了,拖鞋背心倒是很凉快,但在教室让人怎么看都感觉有伤大雅。炎热的季节,凉快的阅览室就成了情侣们的首选。卿卿我我,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根本没把一屋子“电灯泡”放在眼里……  

常言道,居木兰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客观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对青少年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客观环境,有针对性的开展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从良好的养成教育入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人们非常重视“为人之道”,认为“人无道,禽兽弗如。”“道”即人应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人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行为的准则。比如以“孝”为主的家庭伦理;以“礼”为主的行为规范;以“信”为主的社会交往原则;以“俭”为主的生活信条等,是几千年来做人的基本准则。孔子认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运希,衣非·古代军事格言赏析[M]38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孟子认为保持独立的人格就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中国传统道德》主编罗国杰40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兵家鼻祖孙子提出良将有五德,智信仁勇严。我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还非常重视“家教”和“家风”建设,其核心内容和要求侧重道德素质的陶冶和道德习惯的养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怎样做人”的教育。我们一定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重视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生活习惯注意节俭朴素、惜时惜物、自律、自重、反对和抛弃奢侈、麋烂、浪费的生活观念。在与人相处中,理解尊重、关心爱护他人,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正确对待挫折,胜不骄,拜不馁。继承和培养传统的“无我” “忘我”的精神境界。固然“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毛泽东选集(2)621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行已有耻”严于律己  

“行已有耻”是《论语》中孔子回答弟子的一句话。子路问怎样才算是一个士,孔子回答:“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在儒家看来,“行已有耻”乃做人之本,即自己做事要有一种耻辱感,要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百行以德为首。而“立德”的前提是人要知道世上还有“羞耻”二字。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做人做事的准则都没有,“立德”又从何谈起?  

今天我们之所以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当今的青年学生中不少人不懂得社会公德。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缺乏规范化训练,语言粗俗、行为不检点、损人利己等现象在知识殿堂的大学校园内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丝毫没有愧疚之情,更有甚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的行为规范于社会主义大学生的形象不相称,他们的基本道德素质与即将肩负的社会责任不相称。  

一个有道德的人,使受人们尊敬的。一个国民道德品格高尚的国家,是强大的,有竞争力的。  

我们提倡人们都讲道德,绝不仅仅是从个人价值的终极意义而言,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的重大问题。  

今天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的基本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成败。他们这一代如果离开了文明礼貌的行为,明辨是非的能力,审美的情感,高尚的情操以及遵守公德、纪律、勤劳节俭等基本美德。那么他们的政治方向,思想觉悟就会成为空谈。据《重庆青年报》报道,2004年7月,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了21名大学生。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随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陆续开除了其中的20名本科生,仅仅留下了一名大专生。据该公司反映,这些大学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能胜任公司的人才要求。其中十几名本科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也是与个人修养缺失有关,有的不遵守劳动纪律、散漫、个人主义至上;有的行为举止粗俗。而唯一没有被“炒掉”的“幸运儿”是一位女大专生。有关人士指出,大学生在求职时,要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修养和学识缺一不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应该是首先学会做人。“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著名的人生发展“水桶定律”  

于细微处见精神。一个不爱自己父母,家乡的人就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一个极端自私的人就不会为社会做出奉献,一个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更不可能担当治国安邦的重任。要想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时刻牢记“行已有耻”,微亦足道,小处不可随便的道理。  

3、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旧交替时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逐步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泛滥,又使得许多人物欲膨胀,丧失理想;面对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等负面效应,有必要重新审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从而积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国民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全社会的“终极关怀”;人文精神的重建,也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由于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造成的人类文明危机越来越严重,形成了一种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普遍的重视技术、经济、贸易、利润、资金等物质因素,而对文化、道德、审美等精神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发展下去,人就有可能成为西方思想界所说的“单面人”,即缺乏人文精神、道德良知和情感生活的技术性、功利性动物;现代化目标非但不会实现,民族还会蜕化。一个国家如此,一个集体乃至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而可以说,人的素质是国家、集体乃至个人在发展竞争中能否获得持久优势的关键。难怪有人把国民素质譬喻为现代化的基石——只有坚硬的基石,才能托得起高耸的大厦;而人们往往只憧憬那大厦的雄姿,却忽视了地下的基石。  

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人时讲“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卞说“铸成一把宝剑,在于剑锋的锐利及硬度,而不在于它的外鞘的辉煌;同样的,并不是金钱与财产能使一个人有价值,而是他的美德”。日本教育界曾进行讨论奥姆真理教事件的教训,奥姆真理教那些制造毒气的骨干分子,都是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他们虽然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却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作为21世纪的教师,肩负着教书养人的历史使命,学生往往以教师作为人生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人的品格在重大时刻才表现出来,但绝对是在无关紧要时形成的。可见,无形的教育大于有形的教育,正如春天的滋润往往比暴雨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教师和党政工团各部门要以身作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使之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求要合情合理,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要做到说服人,引导人、尊重人。根据青年人活泼好动,朝气蓬勃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自觉自愿参加到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中,在一点一滴中渗透养成教育,向学生阐明做人的道理和途径。  

养成教育就其实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养成教育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国的各族人民都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要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见义勇为、诚实守信、节俭勇毅、助人为乐、尊师重师、尊老爱幼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爱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升国旗、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依附党政工团、各种社团组织,加强校报、校刊、校训、校内广播电视和网络建设,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养成教育是知与行的统一。教育者首先将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社会公德,社会规范、行为守则等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就业指导中),施加影响。其次,养成教育的效果靠社会实践。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还要与自己已有的道德认识进行比较,经过消化、吸收、重新确立新的道德规范,使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道德行为的一部分。道德认知只能由道德行为来体现。再次,养成教育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实效,要把远大目标与做平凡事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做小事开始,通过点滴积累,聚沙成塔,水到渠成,完成人生的道德追求,养成良好的文明举止,做到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版权所有: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  电话:029-33732500 33732444 33732000  Copyright @2014,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ICP备060070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