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应针对不同群体突出不同的侧重点

作者:时间:2007-05-10点击数:

内容摘要:大学生思想教育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连续几年的大学扩招,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多元化的要求。该文根据调查得来的实际情况,认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不能只看共性不顾个性, “一刀切”的做法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抗,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应该根据不同群体存在的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问题。

关键 词:大学生 思想教育 不同群体 因材施教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  

随着连续几年的大学扩招,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不同院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地域的学生所表现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多元化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我们说,大学生思想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教育的核心问题——培养不出合格的“人”,要想培养所谓的“人才”就是一句空话,国家教育民族强盛最后也必将以失败告终。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思想、价值多元化的大学生,如何使他们冲出不良思想的羁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发展需要合格、优秀的职业工作者和为了社会安宁、秩序和谐而努力工作、自觉奉献的“社会人”。这种“社会人”的最基本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对社会进步有自觉的奉献意识和行动能力,在“大我”面前勇于牺牲“小我”的部分利益而自觉光荣。也就是说,他当然地把自己看成了社会的一分子,对社会的培养有真正的感恩思想,甘愿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他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最起码的“人文关怀”和最起码的“人文意识”以及全局观念,有最起码的是非观念和判断标准,不会为了一己的小小私利而失掉起码的做人准则,丧失道德底线。  

但是,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却不容乐观。当要求回答“你在学校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在871份答卷中,18﹪的学生回答“努力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9.6﹪的回答“学点真本事,将来报效国家”,25.7﹪的学生“将来专升本,继续深造”,39.3﹪的回答“学点真本事,将来挣大钱”,8.5﹪的回答“没想过,顺其自然,得过且过”;回答“你平时怎么安排课余时间”时,“学习”的仅占19﹪,“上网娱乐”的占17.5﹪,“闲聊、闲转”的23﹪,“其他”的为40.5﹪;在回答“你目前最大的烦恼”时,134人“与同学处不好”,107人“师生关系紧张”,133人“生活习惯不适应”……有学生竟然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第一代总理”,不知道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许多事情,近现代出现的许多历史人物。和他们谈起来的时候,大都一笑了之,有的甚至说:“我们是理科学生,将来工作也不需要历史” ……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实际,谈一点个人的思考与做法。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道德信念,思想见识,理想追求,心理调控,勇气毅力,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齐头并进,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问题。但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从不同的起点开始,根据不同群体大学生存在的不同实际问题,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有所侧重,突出不同的教育重点和内容,追求和体现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更好地实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第一,面对那些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先辈什么都不甚了解的大学生,首先应该进行自己民族历史教育,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进行自己民族历史教育,目的是让大学生认识自己民族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了解众多民族英雄在解决自己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怎么进行痛苦艰难的探索与创新的。要让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了解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和先辈们前仆后继的艰难探索,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几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了解民族发展历史,实际上是要求大学生们了解先辈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而现在的许多大学生,无论在课堂上或者闲聊时提起历史上的哪个英雄,他们都会“羞涩”地低下头去,更有甚者,无知的或者人云亦云或者颠倒黑白地给予评价,让人心寒!如针对有些人否定甚至“妖魔化”毛泽东主席的现实情况,要消除大学生消极的思想情绪和对一切的否定态度,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在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真实的毛泽东——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中国农村,对中国农民有独特深刻的了解。所以,他探索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发动广大农民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 的道路;他是一个山里农民的儿子,所以他知道山里的艰苦,知道“敌人”不会把他们的队伍拉到大山里去吃苦,所以他发现并找到了许多“三不管”的“空白地带”,把革命队伍拉进深山里坚持斗争,并告诉大家《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当学生把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人”来看待,不带神化色彩,不搞迷信崇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来看他为了理想而进行的艰难探索与孜孜不倦的追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并为之不懈追求;看他不惜牺牲一切而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英雄气概,教育学生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在必要的时候学会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利益;看他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和利用“空白”的科学思想,引导学生在看待自己的就业问题时积极主动,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领域,先生存而后求发展壮大,树立创业思想意识;看他对民族对国家无比热爱的赤子情怀,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尤其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毛泽东在任何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大无畏精神,振奋学生心志,树立坚强信念,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自己能够创造的财富!  

一定要教育学生,不要站在目前的位置上,苛求历史人物在当时的探索都是正确的,而应该用历史和辨证的方法来看待历史人物的探索与贡献。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当没有国家民族做坚强后盾的时候,个人有再大的能量,也成不了“大事”,挣不了“大钱”。必须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服务社会和民族的基础上发展个人的事业,积累个人的财富!  

第二 对那些学什么都不求甚解,不仅把专业知识都看的比较淡漠,而且对其他方面知识也不感兴趣,从来不注重积累人类积极文化素养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应该坚持知识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原则。  

知识使人丰富,使人睿智,使人深沉,使人知道轻重,知道好歹。但是现在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大部分知识不甚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想了解,对现实情况一知半解或者不够了解或者根本不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他们有“较高素质”,无疑于缘木求鱼!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在拥有深厚而准确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素质教育,大学生们才不至于“无知无畏”,也不至于“狂妄” 地“颠倒黑白”,更不会因自己无知反而觉得“光彩”或者“有个性”。如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否定、“恶搞”甚至“妖魔化”——比如孔子,比如毛泽东等等,部分学生在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的情况下,道听途说地人云亦云,不仅歪曲了历史人物的形象,也使自己丧失了正确的信念与信仰,以攻击和否定有作为的历史人物为“能事”——所有的人与事以及他们创造的理论都被否定了,最后他只能得出“人活着没有一点点意思”的结论,消极颓废,萎靡不振,连日常生活都不想正常地过了,稍遇挫折就承受不起,动不动就感慨“不如一死了之”,有的甚至直接就采取“自杀行动”,不仅自己心理压力很大,而且对周围学生也形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怎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首先要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从理论上来是,你关注什么,你就认识什么;你的关注有多强,你的认识便有多深。所以,当一个人时时处处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未来社会角色需求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要求就不会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的要求,而可能是对未来社会角色塑造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会认为各种严格的要求对他来说是一种束缚,而会欣喜地认为,各种要求对他来讲只是走向未来成功之路的“必须”准备与磨练。  

这样的话,他的一切活动都是积极的,快乐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同时为了保持和维护自己未来的社会尊严,其学习活动也一定充满了针对性和创造性。能够在学校期间就感觉到生活乐趣的人,进入社会以后一定会在工作中寻找和创造乐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未来的社会角色以及价值、情感、尊严等定位问题,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激发出极大的自觉意识和塑造冲动,学校稍加引导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对那些经常觉得“郁闷”“无聊”的大学生,除了学校积极组织有益的课余活动之外,加强对他们进行思想与身份的“定位教育”,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应该让他们参加艰苦的劳动锻炼,经历他们从来没有经历的磨难,在实际锻炼中让他们体会生活的不易,生存的艰难,生长的辛苦,增强他们的磨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  

人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用历史的眼光看人,其成长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一个过程,都是从这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从现实的角度看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也就是吃穿住行的问题,然后才是发展的问题。每一个现实中的人只有在各个不同的生存发展阶段,实现了自己规划的每一个特殊定位之后才能构成自己独特的历史。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为行业培养掌握一定基本理论,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高级管理应用型人才——是为服务生产一线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对大学生们来说,进得门来就要明确这一点: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把它变成具体的操作能力并且得心应手地运用于生产实践活动。而且要求他们明确,进入学习进行学习,就是为了完成由学生向社会职业工作者的全方位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仅仅是为他们提供“过渡”的平台,教师是帮助引导学生实现“过渡”的朋友和引导者,学生自己才是现实“过渡”的主体。由学生向社会职业工作者转变,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当一个人非常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或者必须要做什么的时候,他的一切想法和行为就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他会时时处处用未来的身份要求和约束自己。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学习是为了未来从事社会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想法,学生在学校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会源自于巨大的自觉意识和强大的自我塑造心理。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把人们带入太空时代、信息时代,然而另一方面,此起彼伏的经济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危机、精神危机、信仰危机、心理危机等等,又使人感到在这个世界上,人正日益失去自己应有的地位、价值和尊严。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引导他们重视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价值尊严定位等问题,以使他们对社会生活充满希望,对个人生活充满理想。  

所以学校和教师的所有教育管理工作,就是让学生彻底明白自己在校学习的目的,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做人,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余活动,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为自己实现由学生向社会职业工作者的顺利过渡作好充分的准备,养成良好的社会人心态和生活习惯,掌握进行社会职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进入社会的思想意识、心理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等等。  

第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新,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面对不同大学生群体,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创新的前提是对实际情况了如指掌,并且找到了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搞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学校和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大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院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地域学生的实际问题,在众多矛盾冲突中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剖析,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只有“对症下药”,才有希望“药到病除”。思想教育的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有共性但是更有个性,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千万不能“一刀切”,只讲大道理而不解决学生实际思想问题的“思想教育”,只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或者抵抗而归于失败。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根据他们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且把思想教育和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生活、学习以及交际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同时进行,这样才能使思想教育落到实处,落到大学生的心坎上,才能和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切实的共鸣,才能达到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应该建立在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和古人对话,和先辈交流思想,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雄奇,可以使人具有自省自悟自觉的能力,观照现实社会的纷繁复杂,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感悟自身的特殊定位,感知自己的渺小与无知,进而激发学习前人经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铁肩担道义”的气概和胆识,为后人创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面对不同群体的大学生,从不同起点开始选择不同的教育侧重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懂得历史,了解现实,理清思路,明确定位,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了解民族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大学生应负的历史使命,在为民族为社会勤奋奉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教育追求的极终目标。  

版权所有: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一号  电话:029-33732500 33732444 33732000  Copyright @2014,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ICP备060070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