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在全国职教会议上,周济部长提出以“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速中等职业教育”为题的讲话,同时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为职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发出了起跑令。这一信息,表明了面对职业教育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劳动力市场必将日渐规范的强劲信号。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职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并需要重新对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准确进行定位。
一、职业教育现状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体系模式,是当前多数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仍在沿用的固有模式。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注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部分只停留在理论支撑的层面上或验证性的试验上。理论课程所占比重大、实践比重小,学生完成学业几年时间中绝大多数的教学时间都在学习系统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毕业实习期间才有所体现。但学生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相距实习时间较远,部分遗忘的情况较明显,实习的效果容易受到影响;加之就业临近,部分学生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实习任务,所以传统的教学体系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而市场需要毕业即能上岗的人才,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虽然拿到毕业证,却因技能的限定无法就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传统教学体系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发生了矛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对于“学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学到”这一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状况进行改进,参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将教学的重心从理论学习转到能力与技能的培养上来,是我们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了解,在职业院校,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上课真费劲”“上这课不知道能干啥,真没意思,又听不懂”来自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信息。教师讲课学生根本听不懂,久之就没兴趣再听,甘愿自暴自弃,课堂教学效果收效差。究其原因,生源质量差显然是最主要的原因。职业院校学生录取成绩只是中、高考成绩的60%~40%,,分数也只是总分的40%左右。这样基础的学生还要对其进行系统性、完整性、这一等同于普通本科要求的理论教学,显然在没有能力完成的情况下学生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和耐心。再者,“一刀切”的教学考评体系,只兼顾了班级中优等生的情况,无疑又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排除到了课堂教学之外。因此,这类学生会产生极大的抵触和恐惧心理。基于以上原因,部分理论教学效果极差。这样,不但浪费了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的时间,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对于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我们现行的教法根本不能解决,所以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教育手段,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在社会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出于善意的考虑过多的干预了孩子的选择。认为孩子太小,大人应该帮他们安排好前程和目标,学校、专业的选择由家长定夺,好多情况孩子把握不住,按家长所选去做就是,不会错。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抹杀掉了教育过程中这一对最好的老师,孩子失去了自我选择的权利。这样做的后果,导致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进校学习之后,学习意愿低落,没有目标感到茫然无趣。感兴趣的专业又没法学,即便父母同意了孩子转专业的想法,想要更换专业,又谈何容易?鉴于上述原因,这类学生干脆破罐破摔,这样的作用下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当前那种专业不易改变的潜规则有待改变,要形成专业之间转换灵活容易操作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改进职业教育教学计划
我们现在的教学体系显然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与学生的需求,必须于以改进。借鉴先进国家经验,结合我们当前实际情况。我们要逐渐改变专业课与理论实践脱节、课程与就业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用不一致、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紧密的现象。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就业,所以职业岗位能力与技能培训应该成为职教院校教学的核心。同时开设选修课以拓宽应用的宽度,适应就业竞争的需要。通过选修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毕业后的就业多留一条路子。逐渐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中心,基础课、选修课为核心课程做支撑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情况,满足家长不同想法的要求,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1、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以“为核心服务”为宗旨,应该打破课程本身原有的系统,实施够用原则。如语文以应用文为主,重点让学生学会写请假条、打报告、做计划的格式和方法并逐渐消灭错别字;开设书法课提供给学生练一手好字的条件;英语学会基本会话,能应付日常需求即可;数学应根据核心课程的需要确定教学重点来进行教学,掌握与专业知识相应的数学知识;体育应重点学会终身锻炼的方法,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身体最佳状态的方法等,也兼顾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社交礼仪学会日常性的礼仪常识,商业性的社交方法,和何如与人相处的技巧;对于学生在招聘过程中出现的达不到要求,而我们的课程计划没有涉及到的技能,教学计划中也要及时的进行添补,适应市场的需求。
同时改进考试的鉴定方法,可将课程分为一、二两级管理,获得不同学分。一级为基本级别,以修习核心课程为主;二级可设为提高级别,照顾到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考虑原课程的系统性。
2、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我们改革的核心,核心课程改革的重要导向就是服务于学生顺利就业,各专业的国家技能等级证书是就业必需的,因此核心课程应该与职业资格鉴定紧密联系。因此课程的核心除了核心课程之外,还必须将核心技能和国家技能鉴定包含贯穿起来。课程核心的核心是核心技能,这是达到职业要求必须具备的技能,根据不同专业可以选择相应的技能鉴定。在这些技能之中包含通用能力与专用能力。当前需要把市场上各专业现有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分门别类,选择确定各专业所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把职业资格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到核心课程的教学之中来。这样做,学生在学完本专业全部课程后,实际上也完成了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真正实现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融通教学。核心课程基本是由原来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组成,每门课程的重点应该围绕着核心技能的需要展开,内容应该有所删减和增加,不能一味强调原来的课程系统,改革的方向是课程的技能化。
3、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有相近专业、其他专业和选修课程。相近专业主要是拓展本类专业的应用宽度,以适应当前就业竞争的需要。学生也可以选择其他专业,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多铺一条路。部分选修课程专为升学设计,以满足部分学生专升本提高学历的要求,同时学生也可选择选修课程以满足学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制定新理念下的教学计划
先进的职教理念是教学计划制定的指导先锋,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必须以就业为中心、以市场的需求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注重教学计划的实效性,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其中的每一个环
教学计划必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如对差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鼓励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优等生也提供有提高和发挥的空间。在计划制定中对不同层次学生毕业要求不同,不强求通过那些他认为较难的理论课,只要求掌握核心课程的内容取得相应技能鉴定即可;对于优秀学生,可以选择更多的课程和技能鉴定,取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更多的学分,如可以选修“第二专业”,给自己留下更宽的就业空间,也可以选修升学模块,准备考本科,提高自己的学历。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教改过程受冲击最大的要数带课教师,这样的改革自然会给教师添麻烦,甚至会侵害到一些人的利益。如有的课程将被取消,有的课程课时数大量缩减,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课程都必须重新调整,改变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要经过大量的学习和练习才能达到要求。同时,新的计划教学目标、方式都改变了,原来的教材很难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重新编写教材或寻找合适的教材。教师所经受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这样会使不少的人感到不适应,甚至产生危机感,萌生抵触情绪。初期的改革,教师只需在原有的课程模式上对教材进行有目的删减和补充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即可。经过几轮新课程的教学以后,教师就懂得如何编制新的教材与讲义了。
此外,教学条件也需要改进,完善校内的实训基地的同时还应积极联系开设校外实训基地,这样核心技能就可以分步实施,可以在校内基地完成模拟实习,在企业完成实践实习。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牵扯到了诸多的环节。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情况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目标。